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发新帖

妈妈急上班,宝贝不让走,你家是这样吗?

[复制链接]


产假结束的那一天到了,或者全职妈妈终于决定重归职场了。怎样安慰片刻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宝宝?他会不会哭闹?会不会伤心?

分离,可能是一次精神上的断乳,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一步。这一步走得好,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安全感,为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,也能给宝宝一个成长的机会,给妈妈一些自由的空间。如果处理不好,则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,破坏孩子的安全感,让他们失去对大人的信任。


爸爸,负责旁观和总结指导---


如何处理分离这件事?猴叔从一位爸爸旁观者的理性思维角度,做了以下四点理论指导。

首先,从开头就不要欺骗孩子,要告诉ta实情,妈妈去做什么,什么时候回来;

第二,告诉ta,不在一起的时候,妈妈也一样爱他,一样想念他;

第三,在一起的时候要全心全意高质量的陪伴,和ta聊聊白天发生的趣事,谈谈一天的生活,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,带ta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一次效果会很好;

第四,摆正自己的心态其实小宝宝的适应能力往往比大人更强,通常是妈妈在心理上更离不开宝宝,要充分信任宝宝,给ta正面、积极的心理暗示。


麻麻,负责亲历一切及承担迟到的后果---


下面来看麻瓜灰灰从一位妈妈亲历其中的角度,对现场所做的还原和复盘。

在麻麻上班这件事儿上,我的策略是对的——所以,山山基本能够理智对待每周五天早晨和麻麻的分离。

从一开始,我就坦率地告诉他:麻麻是去上班。孩子开始没什么反应。两岁左右的时候,孩子感情更加丰富,对麻麻的依恋更加强烈,开始表示不想让麻麻去上班。

尤其是刚睡醒的时候,看见麻麻穿戴整齐、打算出门,山山也会大哭。那个时候,我不会很烦躁地批评他,也不会弃之不管、抬脚就走。我会放下手里的包,走到小床边,把他抱在怀里,什么都不说,就是那么抱着他,轻轻地怕他的后背。过了一会儿,他安静下来,不再哭了,我会问他,“是不是不想让麻麻离开呀?”他很用力地点点头。
“那山山想让麻麻干什么呀?”

山山会提一些要求,比如要麻麻给穿衣服,要麻麻给拿水喝,要麻麻讲本图画书等等。

我一一满足他的要求。表现的一点也不着急。

最后,我问他:“麻麻现在可以去上班了吗?”

山山说:“麻麻为什么要去上班?”

我说:“成年人需要上班呀。只有山山这样的小朋友和奶奶那样的老人家,可以不用去上班、在家里玩。山山要珍惜可以自由自在在家玩的时光。”

山山:“麻麻不去上班好吗?”

我说:“麻麻的工作很重要。麻麻给像山山这样的小朋友们编书。如果看不到麻麻编的书,小朋友们会很失望的。(这完全有自我抬高的嫌疑啊)”

山山不说话了。

我说:“麻麻爱你。在家里也爱你。在外面也爱你。无时无刻不爱你。”

我接着问:“麻麻现在能上班了吗?”

山山说:“可以。”(终于恩准了)

我说“撒有那拉,goodbye”(我们的告别语向来是乱七八糟混在一起的)

山山说:“goodbye”,还很痛快地关上了门。

这时,上班的时间已经过了半小时。我这天肯定会迟到。但是——迟到就迟到好了。两三次上班迟到换来我孩子不再有“上班分离焦虑症”。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情了。

还有一次是周五,山山醒来不太高兴,抱着我问:“妈妈今天上班吗?”

我说“上班呀。”小家伙的小脸马上皱了起来。

我赶快说:“不过我有个好消息。”

“什么好消息?”小家伙的注意力被转移了点。

我说:“妈妈明天不用去上班。可以在家陪山山。高兴吧?”

小家伙有点高兴了,但是又问了一句:“爸爸呢?”

我说:“爸爸也不上班。在家陪山山。高兴吧?”

小家伙很满意:“高兴。”

于是我们愉快地告别,麻麻愉快地上班去了。

关于上班,我们还编了个顺口溜:一二三四五,妈妈要上班;周六和周日,在家陪着山。

有时候山山想黏黏麻麻,麻麻就背这个顺口溜,然后问“今天星期几呀?”我们还顺带把一星期的名称给记住了。

上班这件事,我从来都是实话实说。不会糊弄他“妈妈出去一会儿就回来”(孩子上一次当就会更加警惕了),不会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溜走;我不会说“我出去上班赚钱都是为了养活你”,也不会贿赂他下班回家给他买好吃的东西。上班就是上班。

现在,山山基本上能理解上班这件事。偶尔闹点小情绪,安抚一下很快就好了。每天早晨,山山响亮地跟我说“goodbye”,再干脆地关上家门。我都觉得非常欣慰。

宝宝不想让麻麻上班是因为爱麻麻,不想和麻麻分开。麻麻只有用爱和智慧,才能安慰宝宝的分离焦虑。


让最易被孩子接受的绘本来帮忙---


当然,除了妈妈的爱和智慧,还可以借他山之石——绘本来帮忙。推荐《我妈妈上班去了》,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帮助大人和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的图画书。

我们的父母那一辈,对待分离焦虑的主流做法就是靠“骗”,现在这种观念依然被很多不注重孩子心灵成长的年轻父母沿用。什么“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”“妈妈去给你买糖吃”…… 因此,时间长了,孩子会对这件事产生不安全感,并对妈妈产生不信任,他知道妈妈在骗他,他不相信妈妈很快会回来,所以就会越哭越厉害,形成恶性循环。

还有一种情况是,虽然妈妈不骗孩子,有很好的亲子间的信任基础,像猴叔和麻瓜灰灰倡导的那样告诉孩子事实,但是因为这个事实在孩子眼里是看不见摸不着,抽象和不好理解的,加上孩子在心理上本身就是不愿意接受现实,所以即便阐述事实,拥抱、爱抚,孩子还是“不上道”。

这时候就是绘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——哦,原来别的小朋友的妈妈也要上班啊,原来他的妈妈上班的时候也在想着他爱着他,还会看他的照片啊,原来想妈妈了,还可以看看妈妈的照片,看和妈妈一起看过的书,原来妈妈下班了真的回家了,还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,还会和他一起玩好多好多有趣的游戏。嗯,这个小朋友能做到的,我也一定要做的;这位妈妈能做到的,我的妈妈也一定能做到!

当然,把书中的人物换成正在读它的妈妈和宝宝自己,那这种代入感就会更强,效果也会更好。


本文选自《我妈妈上班去了》绘本

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